文化和旅游局 挖潜能 优服务 提品质 努力打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文化和旅游局

挖潜能优服务提品质 努力打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根据县委、县政府“绿色循环·转型发展”和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近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带领相关单位,重点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全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一、发展现状

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345国道、十天高速、宝成铁路穿境而过。迄今已有2100余年的建县历史,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境内有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田园综合体1个,入统规上企业5家;县级及以上文保单位20处;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街口红军伏击战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15处;宾馆、酒店、农家乐和民宿61家,床位2200余个;以羌族羊皮鼓舞、罐罐茶、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24个。旅游商品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一)旅游资源有效利用。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持续推进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AAAA旅游景区提升,巩固徐家坪和灵岩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先后实施了五龙洞景区自然遗产项目和灵岩寺梅花洞景区建设项目,景区知名度和曝光率持续提升,五龙洞村和朱儿坝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显现。今年7月,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羌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新阶段,同时,正在积极推进灵岩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梅花洞栈道及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游客中心和停车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智慧旅游、数字旅游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乡村旅游初具雏形。紧盯市场变化和游客多元需求,引入民间资本建成徐家坪片区田园观光、温泉康养、民宿酒店为一体的汉析里温泉度假区,该项目运拉动消费作用明显,徐家坪宝成铁路风情小镇成为“网红”景点,2023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57.5万人次。争取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实施了仙台坝镇乡村旅游项目、五龙洞镇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徐家坪镇铁路风情小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兴州街道灵岩寺村乡村农旅建设项目、两河口镇长坝村栈坝渔村建设项目、金家河镇寒峰村乡村旅游6个项目,目前,仙台坝康旅小镇、两河口镇长坝村“栈坝渔村”项目初具规模,并投入运营,全年打卡人数达到17.9万人次。精心设计打造了县城至西淮坝、县城至仙台坝(观音寺)两条油菜花观花线路,依托春季汉中油菜花节、夏季避暑纳凉节、秋季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精心组织四季乡村旅游活动,为乡村旅游赋能。

(三)旅游服务加速提升。按照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结合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氐羌民俗文化游、嘉陵江秦蜀故道文化游、乡村休闲田园风光自驾游3条精品迂回旅游线路基础建设,不断优化线路设计、提升旅游线路服务功能,2023年实施山水画卷试点工作项目81个,打通景区公路肠梗阻。文旅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常态化开展“两客一危”整治,全县文旅市场持续平稳运行。研发略阳罐罐茶袋装产品、驼粮窖、郙阁、羌族麻编、烙画等系列文创产品,十大养生菜、十大名小吃以及“兴州宴”,深受游客喜爱,2023年陕西百味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乌鸡人参膳食汤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开展各类文旅活动58场次,接待游客179.68万人次,同比增长46.01%。完成旅游综合收入8.31亿元,同比增长42.53%。

二、存在问题

(一)顶层设计缺乏,要素保障不够。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全域旅游规划》内容指导性不足,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不健全,对羌文化研究阐释不够、整体性保护成效不明显,整体羌文化氛围不浓。各镇文旅项目规模小,景点缺少特色,景区优势不明显,关联和保障部门对旅游产业关注度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认同不足,缺乏参与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日常经营的知识与技能,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合力。

(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景区之间的道路、景区内部的道路等级低,五龙洞、徐家坪、白水江、西淮坝等重点景区(景点)道路未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环线,没有开通直达重点景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专线,不能行驶大型旅游大巴,交通不便。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维护不及时,无法接待大型旅游团队。另外,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产业发展投入基本依赖靠中央预算资金,缺乏拉动民间投资的方法制度和引导资金安排,社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文化挖掘不够,发展矛盾明显我县地处陕甘川毗邻地带,资源类型、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广元、宁强、留坝等周边相邻市县发展同质化较为严重。目前,我县较为成熟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寺景区、徐家坪景区普遍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淡旺季差异明显,“吃住行游购娱”硬件差距大,精品旅游线路观赏休憩节点、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步伐滞后,餐饮、住宿接待能力有限,消费购物少,旅游商品匮乏,没有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另外,受文化生态保护区、耕地保护等因素影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统筹推进难度较大,例如两河口镇、五龙洞镇大部分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无法开展大规模开发利用,旅游亮点特色没有凸显,各景区景点缺少体验性、沉浸式参与性项目,看的多、玩的少,观赏性的多、参与性的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文创产品、节庆活动等新业态发展缓慢,仿造多而创新少,本土文化元素融合不够,缺少辨识度,对游客构不成足够吸引。单调的业态、单薄的产品、单一的供应链制约和羁绊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四)宣传推广不够,专业人才缺乏。我县文旅宣传缺乏推广总体方案,大抓宣传理念不够深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度不高,没有将文旅资源、文旅产品、文旅活动、精品线路等作为全县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广,文旅信息碎片化,资源分享和连接互动不足,宣传目标性和导向性不明显,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文旅宣传曝点挖掘不足,动策划、外出推介、网络宣传、资源整合联动不够,优质文化资源深挖推介程度不高,“千里嘉陵江·醉美在略阳”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具备竞争优势,旅游品牌认知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我县作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羌文化遗产丰富,但民众对羌族文化的认同度、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知度较低。除此之外,缺乏懂市场、懂管理、懂运营、懂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也是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专职管理人员稀缺,文化专业水平较低,导致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推进缓慢、服务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五)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我县文旅产业起步较晚,市场主体培育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缺少成规模、有实力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引领。从旅游收入来看,2022年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门票等基本性消费,购物、娱乐、体验等扩展性消费水平低。从游客停留时间来看,旅行社组团停留时间平均1~2天、散客1天,停留时间短。从文化产业来看,主要依赖传统文化优势,缺少后续研发创新,没有形成集群式产业发展模式,培育规上企业难度系数大。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仍需加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研究政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紧抓羌文化保护区建设重大机遇,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略阳实现绿色循环、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建设。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结合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围绕八渡河、汉水北源、嘉陵江等流域资源优势,积极策划包装申报文化旅游项目,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整合乡村振兴、旅游、城建、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向文旅产业项目倾斜、向旅游基础较好的乡镇倾斜,实施一批具有牵引性的重大项目。同时,要运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共建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完善顶层规划。要以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统领,以国民经济规划为引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对现有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订,使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文旅局要统筹县域旅游资源,围绕文旅产业发展做好专项规划。住建局要重点突出羌族文化元素将县城建设规划做好打造,对城区建设风貌统一性做好规划,将羌文化保护与发展作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攻文化,整合城区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县城羌文化形象。做好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完善羌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罐罐茶、菜豆腐节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传承,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做好羌文化示范街区建设,规划美食体验、文化展演、产品展销等地域特色文化,大力塑造城区羌文化元素。市监局要联合文旅综合执法大队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紧盯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守牢文旅市场安全底线。

(三)提升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安全和舒适度。交通局要加快推进旅游交通,优化升级县内交通设施,打通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最后一公里”。加快通往五龙洞景区等级公路建设,加快略阳至宁强阳平关、略康高速以及旅游景点涉及镇村的交通环线建设,规范设置停车场,畅通旅游交通大循环。农业局要依托“五个农业”发展目标,做好培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文旅局要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要推进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集镇、休闲观光区等游客聚集地,规划建设一批风格迥异、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旅游厕所。发改局、住建局、经贸局等部门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星级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商务酒店和乡村民宿为支撑的接待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和美化亮化商业街、美食街、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场所,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县委宣传部要加强规上企业的挖掘和培育,打造引领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排头兵

(四)打造核心产品。充分挖掘略阳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羌族文化、故道文化等特色文化,不断丰富景点文化内涵,讲好略阳故事。文旅局、五龙洞镇、五龙洞管委办要以氐羌历史渊源为支撑,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完善八渡河氐羌民俗生态旅游带和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充实羌文化元素,建立羌文化休闲体验区。文旅局要以蜀道航运文化为主题,打造文化休闲观光区。以嘉陵江水上古航运为主题,突出航运码头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和航运商贸文化,打造集红叶生态观光、文化活态体验、蜀道遗迹观光、峡谷休闲娱乐、宗教祭祀祈福和美丽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区。同时,做好灵岩寺景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灵岩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步伐。宣传部、文旅局要以革命历史资源为抓手,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区。以徐家坪街口伏击战、白水江苏维埃政权居所及长峰、麻柳铺等红色革命遗址为依托,深入挖掘开发、打造爱国教育和红色研学基地。要依托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主要乡村旅游景点智能化、信息化,运用5G大数据,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经贸局要以特色生物资源为核心,以略阳本地食材为原材料,研发略阳特色美食、养生美食,打造美食养生名片。要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羌绣、羌乐、羌饰以及黑木耳、香菇、蜂蜜等传统乡土工艺品及地方土特产,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结合略阳特色,打造一批让游客想带走、能带走的创意文创产品。发改局要统筹规划,立足实际需求,结合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强化项目包装策划,给予政策倾斜,稳步推进项目进展,全面做好指导保障。文旅局要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充分考虑积极谋划围绕项目落地转化的实际效益,主动对接镇办,对乡村基础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统筹安排,从乡村全域的视角对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建设乡村居民共同参与的民俗村、民宿、休闲农庄等,焕发乡村旅游长久生命力。

(五)创新宣传方式。“略有”六大活动牵头单位要按照文旅产业引爆点工作方案,策划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以活动吸引客源、用活动留住游人,靠人气打响品牌。宣传部门要加强旅游宣传整体设计,指导各级做好重点和爆发式宣传。县融媒体中心要精心制作全方位展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片,积极对外投放,扩大知名度。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精心做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树立略阳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文旅局要通过开展对外营销宣传活动,紧盯目标市场,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宣传推介活动,提高知名度,做好“引客入略”工作。数字办要牵头打造数字产品和智慧旅游,培育引导企业开发一批集中展示略阳文化旅游的系列数字艺术产品,加大略阳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营销力度。经促中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拓展重点区域基础上,进一步向周边重点城市拓展,把握前沿信息,延伸招商触角。文旅局要拓展略阳文旅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积极策划包装文旅项目,引导旅行社、演艺集团、星级饭店等企业,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大胆探索旅游与休闲、会议、体育、研学、餐饮等相结合,增加承揽专业性会议、节庆赛事、商务观光、康养运动、文化体验等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旅资源开发运营,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文旅“产业链”。

(六)引进专业人才。县委编办要理顺体制编制,完善文旅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流动配置、评价激励机制,将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领军型、复合型人才,为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县委组织部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快人才梯队建设,要向各大中专院校选聘旅游专业人才,向社会广纳贤才,培养群众身边的文化文物旅游骨干建立一支专、兼职文旅服务队伍(文旅志愿者),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意愿。县人社局要不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加强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员和服务员等从业人员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本土实用型旅游服务人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我县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11月20日

Baidu
map